复活节闲扯:一场激动人心的数学公开挑战赛

本文发表于果壳网 – guokr.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最速降线问题

“想象一个小球,仅受重力,从点 A 出发沿着一条没有摩擦的斜坡滚至点 B。怎样设计这条斜坡,才能让小球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点 B?”

这个在数学史上被称为“最速降线”的知名问题,最早是由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于 1630 年提出来的。他在研究后认为最速降线应该是圆弧,但可惜的是这个答案并不是正确的。时间又过了 60 多年,1696 年 6 月,来自瑞士巴塞尔(Basel,这座城市不仅是数学世家伯努利的故乡,也是欧拉的故乡,有一个由欧拉解决的著名数论问题就是以这座城市命名的)的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在《教师学报》(Acta Eruditorum)上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并向全欧洲的数学家提出公开挑战。这个别出心裁却又十分容易理解的问题吸引了当时全欧洲的数学家,而最后给出了正确解答的人也都是数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巨人。这也让这次挑战成为了数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场公开挑战。

数学家之间公开挑战的传统要追溯到 16 世纪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Bologna)。16 世纪初的博洛尼亚曾是欧洲数学思想的大熔炉,全欧洲的学生都会来到博洛尼亚大学。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一项新的观赏运动——数学比赛。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在当时确实有大批的观众从各地涌来,围观数学家们互相之间用数学斗法。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在塔塔里亚(Tartaglia)和费奥(Fior)间上演的,是一场关于求出一元三次方程通解的世纪智力大战。

言归正传,在约翰・伯努利发出挑战后的半年里,他收到的唯一一份答案来自《教师学报》的主编,他的老师莱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在莱布尼茨的要求下,他将接受答案的最后期限推迟到 1697 年的复活节,以便有更多的数学家能参与到这场挑战中来。

我们都知道,过两点的直线段是两点间的最短路径。但使质点的运动时间最短的运动轨迹,却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和以往人们见过的那些求极值的问题是有本质区别的。借助微积分,人们可以求出一个函数的极值;但最速降线问题要求的并不是某个传统函数的极值点,而是要在一簇曲线(过 A、B 两点的所有曲线)中,求出能让质点运动时间最短的那条。这是一个以函数(小球的运动轨迹)为自变量,以实数(小球运动的时间)为函数值的函数,也就是所谓的泛函。我们要求的就是这样一个泛函的极值。正如后文将要介绍的那样,这类问题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数学分支——变分学。

1697 年的复活节很快就到了,约翰・伯努利一共收到了五份正确答案。这五份答案分别来自他自己,他的老师莱布尼茨,他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他的学生洛必达(Guillaume Francois Antonie de L’Hospital),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匿名数学家。最后这份答案虽然没有署名,但显然出自赫赫有名的牛顿(Issac Newton)之手。虽然五人的解法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答案全都一样——最速降线就是摆线。

同一个答案

所谓摆线(cycloid),就是当圆沿一条直线运动时,圆周上一定点所形成的轨迹。其实当时的数学家对这种曲线并不陌生,帕斯卡和惠更斯都曾研究过这一重要的曲线。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这条线同时也是人们苦苦追寻的最速降线。

而我们大家对摆线也不陌生。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那种能够画出各种漂亮曲线的玩具吗?一块塑料板上开着几个圆形的大洞,还有几块较小的圆形塑料片,不同半径处留有一些孔。把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圆片放进大圆孔中,再将圆珠笔插在小孔里并带动小圆片沿着大圆的圆周运动,就能在纸上留下各种美丽的曲线。这些曲线也都是摆线,只不过是另一种被称为“内摆线”(hypocycloid)的摆线。它们是由给定圆在另一个圆内运动时,圆周上一定点形成的轨迹。

不同的解法

让我们回到众人给出的最速降线的解法上。莱布尼茨、牛顿、洛比达都是用他们擅长的微积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伯努利兄弟的解法就值得特别地说一说了。

约翰的解法应该是最漂亮的解法了。他利用了费马原理(Fermat’s principle),将小球的运动类比成光线的运动。费马原理又叫做“最短光时”原理,说的是光线在传播时总会选择光程极短的那条路径。那么,“最速降线”就是在光速随高度下降而增加的介质里光线传播的路径。用这样的类比思想,约翰成功地算出了这条曲线就是前面提到的摆线。

这种解法出人意料地用到了费马原理,实在是太巧妙了!在物理学中,费马原理被认为是“最小作用量原理”(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在几何光学中的特例。 而最小作用量原理则是物理学定律普遍遵循的规律,甚至被称为“物理定律的定律”。

不知你想过没有,当我们将一个小球抛出后,它为什么会沿着所谓的抛物线运动?你可能会说,因为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不变;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它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运动。这两个运动合起来就使得小球的运动轨迹成了一条抛物线。

这确实不错,但现在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小球在被抛出后,为什么不沿着其他的路径运动,却总是沿着抛物线运动呢?同样,我们在考察了连接小球起点和终点的所有曲线后,会发现只有在沿着抛物线运动时,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的差在运动过程中对时间的积分(这就是所谓的“作用量”)才是最小的。注意,在这里我们同样是在一簇曲线中,求出一条曲线使得某个量达到极值。这种在一簇曲线中,求出某条曲线使得函数取到极值的思想就是变分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又是在用变分求泛函的极值。

再回过头来看看约翰・伯努利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的解法。虽然雅各布的解法相对于约翰的解法来说更复杂更麻烦,但他的解法更具有一般性,体现了变分的思想。约翰的学生,伟大的数学家欧拉吸收了这一思想,并从 1726 年开始发表相关的论文,最终于 1744 年首先给出了这类问题的解法,并创立了变分学这一新的数学分支。投资者用它来计算最大利润,工程师用它来计算最小损耗,建筑师用它来优化架构。它成为了微积分理论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扩展阅读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21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lirqui
13 years ago

高中时候也发现过这个曲线,但证明其最速还是挺有难度…看来牛顿也不是盖的!

Destiny.Sky
13 years ago

这篇文章的沙花真难抢啊…连那个曲线板都木有玩过的酱油党路过T T

万俟尘
13 years ago

很有意思的说。你开始给果壳网撰文了?

万俟尘
12 years ago
Reply to  aifreedom

唔 不错 找时间我也开始试试~
其实早就对这感兴趣了,以至还去他们招聘的网页看了下的。你最近忙些啥?

yicaoyimu
12 years ago

同问楼上,我还一直想问怎么给果壳投稿

亦草亦木
12 years ago
Reply to  aifreedom

OK,多谢~

gaewah
12 years ago

必须来膜拜一下ai大神了。。。

rfans
12 years ago

请问你这篇Blog里的动态图是直接插入的图片还是用了TeX里的画图工具啊?

layla
12 years ago
Reply to  rfans

貌似是mathematica

G yc
G yc
12 years ago

支持一个, 受教了~~

an9
an9
12 years ago

哈哈,小时候玩过那个画画的模板。

scstock.xmdc.net
12 years ago

这物理题读书的时候还没学过呢

ACrazy
12 years ago

据说牛顿用的是类似于光线折射的原理啊

Marshall
Marshall
11 years ago

hi dude, it’s Basel instead of Barsel. Enjoy reading your articles.

Tao
Tao
11 years ago

球的轨迹是整个路径上累积拉格朗日量最小的一条: 拉格朗日量满足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时候, 牛顿第二定律才能成立; 而满足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解, 就是极值解.

Aw Guo
Aw Guo
10 years ago

好文章,可是blog貌似有一些没有清除float的元素。

aifreedom
10 years ago
Reply to  Aw Guo

新主题的<h1>的问题, 之前有换成<h2>, 但没换全. 多谢!

Shaw
Shaw
10 years ago

挺有意思的

21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